清明,是我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。是中国重要的祭祀节日,传统的清明节约始于周代,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。祭祖是中国人孝道精神的表现,饮水思源、慎终追远、报本反始是很好的一种教育及风俗。但在佛教看来,世俗众生因为不明白因果事理,经常会选择错误的方法来祭祀祖先。所以今天包头公墓景观服务九龙园就与大家说说,如何才能实现祭奠的意义。
“正确”的祭奠方式
清明节对佛弟子而言,是带着感恩之心推广孝道的好机会。清明节就是让我们追宗思源,不忘自己的先祖,学会知恩、感恩、报恩。许多人在这一天都会杀生祭祀祖先、以及过世的父母、亲人眷属,但这种做法不仅会减损自己福德,增加恶业,更会加重祖先的罪业。所以,祭祀亡人,万万不可以杀生!作为佛弟子,纪念祖先、以及过世的父母、亲人眷属的正确方式有:为他们作布施的功德、诵经、念佛、供灯、供果、戒杀、放生等,修持种种的善法,然后把功德回向给他们,帮助他们脱离苦难,来生得生善道,或生净土,究竟解脱。

“殊胜”的祭奠方式
《地藏经》曰:“一切圣事,七分之中而亡者乃获一,六分功德,生者自力。”意思是,给祖先、亲朋、冤亲债主等亡灵做超度,亡者得一分功德利益,生者能得六分。因此我们可借助三宝的加持力来为亡者做超度,做功德回向,这样的力量会比我们自己做功德回向大的多。届时不但亡者可以受益,我们也能获得福德资粮。实乃冥阳两利、自利利他之盛举。
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。